全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工作現場會召開
何國森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勇于擔當作為,健全激勵問責“指揮棒”,突出“一把手”主抓落實,強化督導督查,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會前,與會人員還到市水經濟產業園、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產業園、河源國家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廣場、河源國家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及喬豐科技、今麥郎(飲品)、華冠科技等項目現場進行考察。 市領導吳青川、劉渤、劉東豪、孔德勝、岳陽、孫鋒參加活動。
在26日召開的全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工作現場會上,各縣區主要負責人暢所欲言,從園區規劃、產業定位、配套設施、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工作思路和措施,把握高質量發展主旋律,堅定發展實體經濟。
華冠科技(河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有條不紊操作著半自動化機器。
作為我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平臺、主引擎,河源國家高新區在規劃建設、特色產業、服務企業等方面均有較好經驗。在規劃引領上,河源國家高新區注重空間規劃、產業規劃、配套設施規劃,初步形成了“六區帶一網”發展格局,統籌規劃設置生產區、生活區、商務區、休閑區等功能區。“園區從2003年第一版規劃到現在,幾乎沒有改變過,可以說是一張藍圖繪到底。”河源國家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產業園區是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當前,和平縣正按照“因地制宜、梯度開發、注重環保、城園互動”的開發思路,扎實推進產業、園區、城市之間的空間整合及功能融合。接下來,和平縣將加快編制完善《和平縣產城融合發展規劃》,進一步推動以園促城、以城帶產。 “要緊盯規劃建設,明晰園區定位。”連平縣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縣將結合產業園區現狀,高水平做好園區規劃,明確園區發展定位,提升園區能級水平。 “預計到‘十四五’末,整個園區可實現擴園4平方公里,建成區將達到15平方公里。”東源縣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該縣正以用地需求為導向,拓展空間激發“乘數效應”,實現土地利用最大化。目前,該縣正在開發建設的項目有新材料產業園、產業園區三期等,同時謀劃徐洞發展區、中央活力區的規劃建設。 “對接大灣區、尊重企業、提升服務、優化環境”是龍川縣初步提出的園區發展思路。贛深高鐵開通后,龍川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經濟圈、生活圈。龍川縣主要負責人表示,黨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釋放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近期關于支持老區蘇區、省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等政策紅利文件相繼出臺,疊加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趨勢,龍川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龍川將利用要素資源較為豐富這一優勢,全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3年時間成功開辟紫城工業園和藍塘產業新城兩大工業平臺——園區建設“紫金速度”歷歷在目。在產業園區發展上,紫金縣有關負責人提出,接下來,該縣將加快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擴園2.5平方公里,推動紫城工業園二期、藍塘產業新城首期加快建成,全力打造紫城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藍塘新材料、新“智”造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將園區打造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戰場。”截至目前,江東新區產業轉移工業園簽約工業項目36個,投資總額268億元;在建工業項目14個,投資總額71.2億元。江東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區產業園將搶抓省、市政策機遇,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配件和醫療健康等五大產業,進一步強化特色產業鏈招商,著力打造特色主導產業集群。 源城區工業發展也呈現良好態勢。當前,深圳大鵬(河源源城)產業轉移工業園累計投入資金約48億元,開發面積約8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68家,合同投資總額達408.64億元。接下來,源城區將力爭全年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電子信息、水經濟、先進材料三大產業全年產值分別超100億元、5000萬元、28億元。 目前,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已初步形成以高山茶油為代表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以油茶種植和生豬養殖為代表的立體生態種養業、以農產品物流園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服務業等三大主導產業,正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燈塔盆地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力爭年底前新增簽約項目1—3個、儲備項目18個以上;全力支持廣東美林農業有限公司增資擴產,協助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建設,做大做強園區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