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舉辦2022年產業發展大會
去年以來,紫金縣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工作部署,按照縣委“12345”總體部署和“六個聚力六個共享”具體安排,堅持產業興縣戰略不動搖,積極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個重大平臺建設等重大戰略發展機遇,聚焦工、農、旅三大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抓好四大高質量發展平臺(紫城工業園、藍塘產業新城、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縣城城南新區)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全力推動項目落戶投產,把項目進度轉化為實物工作量,把產業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奮力推動紫金縣實現又穩又好、加快發展,加快把紫金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融入服務先行地、產業轉移優選地、休閑旅游目的地。
兩個百億級產業園加快建設“四大”主導產業加速聚集 近年來,紫城工業園和藍塘產業新城兩大優質園區的加速發展,不僅推動紫金工業經濟較好發展,而且未來發展勢頭強勁。 紫城工業園建設成效顯著。紫城工業園規劃總面積18.2平方公里,首期啟動區2.7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基本建成,產業項目已布滿,公共配套區孵化廠房、公寓、宿舍、商業街、市民廣場已建成投用。二期6平方公里的中部片區已完成征地拆遷工作,總投資18.8億元的二期基礎設施建設(含安置區)項目正扎實推進中。預制菜產業園、樓宇產業園和冷鏈物流園、電商物流園正加快籌備建設中。目前,紫城工業園累計引進落戶項目63個,合同總投資185億元,建成投產企業34家。其中,電子電器產業集聚超過30家、在建項目15個,去年年產值達33億元。 布滿項目的紫城工業園發展勢頭強勁 藍塘產業新城蹄疾奮進。藍塘產業新城總規劃18平方公里,首期6.68平方公里已完成用地征收5平方公里、場地平整2.5平方公里,藍塘產業大道等園內道路和供電、供水、供氣等系列配套項目加速推進。目前,累計引進金盛蘭優特鋼等項目19個,總投資額349.82億元;已建成投產3個,合同總投資額133.2億元;意向入園項目47個,總投資額193.3億元,初步形成了以金盛蘭優特鋼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園。 同時,新制造產業再添新動能。今年,藍塘產業新城成功引入由8家企業組成的先進制造業抱團項目,總投資額56.62億元,預計年產值52.5億元,年繳稅收2.33億元,目前已正式簽約落戶。 加快園區建設的同時,紫金著力抓項目、強招商,產業集聚態勢逐步凸顯,經濟發展動能有效激發。去年以來,紫金始終把穩投資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堅持發展向項目聚焦、工作向項目發力、資源向項目集聚,積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推動珠三角產業在省內有序梯度轉移機遇,圍繞新電子、新材料、新制造、水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精準招商、以商招商、以鏈招商,突出抓好龍頭骨干企業及抱團發展項目的引進和培育。 當前,藍塘新材料和藍塘“智”造兩個產業集群、紫城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設穩步推進中,初步形成以新材料、新電子、新制造為主導的產業聚集。據統計,近3年來,紫金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2家,稅收年均增長超13%;2021年,規上工業企業稅收總額1.8億元,同比增長1.3倍;新培育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3家,占全縣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總數的23.2%,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 此外,水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引進怡景礦泉水公司投資16億元,在紫金縣水墩鎮建廠設立生產線。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9億元,年上繳稅收6000萬元;紫金與深圳立業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今后將在礦泉水資源開發、康養旅游、健康食品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今年以來,紫金縣堅定不移實施產業興縣戰略,主動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個重大平臺建設等重大戰略發展機遇,加快產業“融灣”“融深”步伐,全力“造平臺、強招商、促項目、優服務”,工業經濟發展保持較好態勢,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2021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3.29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排名全市第二,經濟總量在各縣(區)中實現前移一位。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2%、18%、7%;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6.3%、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4.9%、81.8%、7.9%、62.9%,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今年,紫金縣經濟運行平穩,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保持在全市前三位,第三季度躍居全市第一,展現了強勁勢頭和巨大潛力。 綠色經濟多點開花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以茶產業為龍頭的綠色產業加快發展 茶產業發展提速。去年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擴規模、提品質、強品牌、增效益”發展思路,紫金茶產業發展輻射帶動全縣各鎮融合發展,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由2019年的4.3萬畝增加到目前的7萬畝,年產值達到14億元,“紫金蟬茶”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被評為“全國鄉村特色產品”、粵字號“優秀品牌”、粵港澳大灣區最受消費者喜愛的區域公共品牌,紫金縣成功躋身“中國茶業百強縣”。 特別是今年以來,紫金縣再次刷新紫金蟬茶“國字號”榮譽新紀錄:被正式認定為“中國蟬茶之鄉”,成功創建全國農作物(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蟬茶之鄉·甜蜜之旅”入選全國茶鄉旅游精品路線;在第七屆亞太茶茗大獎賽、“中茶杯”第十二屆國際鼎承茶王賽和第二屆世界紅茶產品質量推動活動中,紫金縣51款茶樣榮獲特別金獎、金獎及銀獎;紫金縣被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認定為“廣東區域品牌生態茶園創建縣”,再斬獲1項“粵字號”榮譽。同時,中國蟬茶(紫金)交易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南嶺、龍窩、紫城3個鎮的茶葉加工廠已經完成選址工作。 絲苗米產業品牌效應凸顯。目前,紫金縣已創建紫金香米、紫金米、象牙香占等7個絲苗米品牌,品牌效益不斷提升。近年來,按照紫金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各鎮探索實施“小田變大田”項目,科學整合耕地資源,促進耕地集約利用,擴大絲苗米種植面積,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提升水稻產業經濟效益。據統計,全縣糧食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產量從2019年的16.56萬噸增長至2021年16.88萬噸(其中水稻產量16.7萬噸)。同時,在藍塘、好義、鳳安、義容、敬梓等鎮共建成500畝以上連片絲苗米種植區11個,絲苗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今年,紫金縣向省農業農村廳爭取到省級涉農專項資金243萬元,用于在義容、藍塘、敬梓等糧食生產重點鎮建設3個糧食烘干廠,逐步補齊紫金縣糧食烘干短板,提升糧食儲存水平。 柑橘產業向高品質“進軍”。目前,紫金已經完成《紫金縣柑橘省級產業園規劃戰略圖》和《紫金縣柑橘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編制工作,從產業發展現狀、產業總體思路與目標、產業發展重點、工作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對柑橘產業發展進行全面謀劃。今年成功引進龍頭企業東僕農業在紫金縣設立分公司,建設紫金縣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開展土壤改良、柑橘種植、品質提升、病蟲害防治等,助力紫金柑橘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3年來,紫金縣通過發展“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積極引導并科學指導農戶開展水果種植,協助農戶解決原料供應、銷售困難等問題,增強農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實現柑橘產業助力鄉村振興。2020年,紫金縣“紫金春甜桔”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基本形成春甜桔、三紅蜜柚等具有市場差異化的名特優新水果產業布局。全縣共有無公害柑橘基地5個,綠色食品認證基地1個。 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紫金縣農業特色產業項目加快推進,特別是茶葉、三黃雞、柑橘、南藥、絲苗米等特色優勢產業高效發展。截至目前,全縣成功創建全國專業村2個、省級專業鎮4個、專業村31個、“粵字號”農業品牌41個。今年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新增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5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家,組織申報5家市級農民合作社。202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6.88億元,同比增長11.6%,創10年來新高,總量躍居全市第一。 堅持產業融合發展文旅產業發展按下“快車鍵” 近年來,紫金縣高度重視文旅產業發展,以打造“雙區”休閑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圍繞推進實施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旅游+”模式,整合開發紅色革命、客家文化、美食、溫泉等旅游資源,串珠成鏈、連線成片,推出“兩晚三天”經典旅游線路。 一是依托溫泉資源,進一步擦亮紫金溫泉康養休閑旅游品牌,升級打造九和御臨門和敬梓溫泉,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 二是依托紫金茶產業發展基礎,大力開展美麗茶園建設,推動山水茶園和美麗鄉村融合發展,打造一批以客茶谷為代表的茶旅融合綜合體。 三是依托農業基礎,以田園風光為背景,以生態農業為內涵,以旅游觀光為主題,打造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5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2個(鳳安鎮、南嶺鎮),成功打造龍窩鎮稻魚共生基地、九和鎮“荷鷺歡樂谷”等網紅打卡地。四是依托紅色資源,全面提升革命舊(遺)址保護、利用水平,全力推動紅色蘇區小鎮提升建設,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擦亮紅色品牌,打造紅綠相融的鄉村精品旅游線路。 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到紫金看大戲、品蟬茶、泡溫泉、嘗美食、學黨史、游鄉村的旅游新業態。 紫金許多特色鄉村旅游線路成為網紅打卡點 目前,紫金縣已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全縣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家(御臨門溫泉旅游景區),國家3A級旅游景區1家(蘇區革命舊遺址群景區),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條(龍窩“紅色基因、古韻茶香”),廣東省森林旅游特色線路1條,省休閑農業與旅游示范鎮2個(南嶺、鳳安)、示范點5個,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3個(南嶺高新村、九和金光村、龍窩彭坊村),廣東古村落2個(龍窩桂山村、水墩群豐村),國家級金牌農家樂5家,特色民宿10家,旅行社及分社網點13家。2021年全縣接待游客45.7萬人次,同比增長5.15%;旅游總收入3.88億元,文旅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