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0 來源: 紫金縣


紫金客家黃老酒 “老酒”又稱客家黃老酒、客家娘酒,是紫金地區產婦坐月子時必備或請客常用的一種酒。縣內居民在春節或建屋喬遷、結婚、壽慶筵席等節慶時,常用自家釀的“老酒”招待親友或自飲。
制法:先將糯米(只去谷殼不去米皮的糙子米)用水浸至濕透,用手擦洗兩至三次后放入鍋中炆熟,撈起降溫后,摻入比例合適的紅粬米、酒餅拌勻放入缸內發酵(溫度25益~28益)。約三天后,加入一些米酒接釀,促使酒米加快發酵。七天后酒米發酵成米殼,涌出酒娘(水),便放入適量溫開水,再浸三天后,用“酒婁”(竹制品)滲舀酒水,舀完后再放入冷開水再浸三天,滲舀。第一次舀的稱酒頭,第二次舀的稱酒水。酒水分別煮沸,降溫后,分別裝入酒埕(陶器),以燒酒(半斤或一斤)蓋面,然后以香槁粉封蓋或用蕉葉封蓋系緊,這稱煮酒。
另一種取酒水倒進入酒埕內,用瓷碗蓋住埕口,放在空地上。在酒埕周圍用木炭或糠頭(谷殼)火加熱,煮至微滾后下火冷卻。再加入少許燒酒放進上面,用泥巴將酒埕口密封,這稱炙酒。炙酒能久藏不壞,口味香、醇、甜。
臨江、古竹一帶,有在“老酒埕中放入生(公)雞(去內臟)及熟粟子,然后用木炭、谷殼火加熱炙沸后加燒酒蓋面,用香槁粉密封酒埕口。待孕婦分娩后,將“老酒”煮沸后食用的習慣。認為這樣較有滋補作用。
以老(黃)酒、雞、姜熬制成的食品,稱“雞子酒”,具有去淤血和滋補作用。婦女下產后,因血氣消耗大,紫金客家人習慣做雞子酒來滋補身體。雞子酒做法是:先將姜切成塊,用刀捶扁放入鍋中炒去水分,再將斬成塊狀的雞肉放入鍋中拌姜而炒,然后放水少許炆熟,加老酒再炆至熟透,即可食用。食用時也可泡米子(即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