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的套路,你能識破嗎?記住這“三要、三不要”!
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頻發,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素“非法集資”,共可以搜索超過137500條符合條件的信息,可見“非法集資”活動數量較大,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也比較大。
為了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保護社會公眾合法權益,用法治的辦法加強重點領域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2021年1月26日,國務院公布《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下稱《條例》),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分為總則、防范、處置、法律責任和附則,共5章40條。
《條例》制定目的:為了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保護社會公眾合法權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一、什么是非法集資
根據《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定義,非法集資是指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以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
二、涉嫌非法集資常見形式
(一)設立互聯網企業、投資及投資咨詢類企業、各類交易場所或者平臺、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吸收資金。
(二)以發行或者轉讓股權、債權,募集基金,銷售保險產品,或者以從事各類資產管理、虛擬貨幣、融資租賃業務等名義吸收資金。
(三)在銷售商品、提供服務、投資項目等商業活動中,以承諾給付貨幣、股權、實物等回報的形式吸收資金。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有關規定,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即時通信工具或者其他方式公開傳播吸收資金信息。
(五)其他涉嫌非法集資的行為。
三、 非法集資的基本套路
(一)高回報誘利。高回報誘惑是非法集資的主要非法集資人以高回報引誘投資人,比如利用股票市場新股發行高于面值,用“股權投資”“原始股”等概念,在比特幣火爆背景下,用“區塊鏈”“虛擬貨幣”等概念,另外還會利用其它“高科技”“養老產業”“名畫”“眾籌”等向投資人畫了一個預期收益非常高的“餅”。
(二)虛假宣傳造勢。非法集資人通常會利用網站、博客、論壇等新媒體平臺和QQ、微信等平臺,展示各種或真或假的“注冊證書”“技術認證”“技術許可”和“政府批文”等,并舉辦各種線下造勢活動,比如新聞發布會、產品推介會、組織集體旅游、考察等,贈送米面油、話費等小禮品等,故意把活動選在會議中心進行,讓投資人覺得”可信度“高。
(三)初期按時兌現本息。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非法集資者,在集資初期往往會“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以取得投資人的“信任”,對于資金數額小的,投資回報率甚至高達數十、上百倍,“釣”投資人和親戚朋友投入更多的資金,為以后收“網”準備。
(四)收”網“跑路。非法集資人采用“滾雪球”方式吸納的越來越多的資金,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集資參與人遭受經濟損失。
四、 遠離非法集資陷阱的“三要、三不要”
一要理性,不要僥幸。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要堅守理性底線,想想自己懂不懂,比比風險大不大,看看收益水平合不合實際,問問家人朋友怎么看,不要被賭博心態和僥幸心理蒙蔽雙眼!
二要穩健,不要冒險。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還可能是投資騙局,投一次就血本無歸!要合理評估自身承受能力,審慎確定風險承擔意愿,不冒險投資!
三要警惕,不要盲目。“收益豐厚、條件誘人、機會難得、名額有限”都很可能是忽悠,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多留個心眼兒,不要聽風就是雨,盲目“隨大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