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无尽,26uuu欧美日韩国产,特级毛片s级全部免费,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規劃計劃

紫金縣人民政府關于下達紫金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2-03-21 來源: 本網 閱讀人次: -
【字體:

  紫府〔2022〕8 號 

各鎮人民政府,縣府直屬各單位: 

  《紫金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業經縣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下達,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紫金縣人民政府

  2022年3月21日

  紫金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22年將迎來黨的二十大,維持全縣經濟社會大局穩定至關重要。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環境和省、市對今年發展的預期及政策導向,結合我縣發展實際與潛力,2022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計劃如下:

  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0%;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完成市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做好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落實省市工作部署,錨定建設“三地”的目標任務,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繼續做好“六穩”“六?!惫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奮力推進幸福和諧美麗紫金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ㄒ唬┐罅嵤┊a業興縣行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1. 全力建設四大發展平臺。加快推進紫城工業園和藍塘產業新城兩大工業發展平臺建設,推動紫金產業園(紫城工業園與藍塘產業新城)成為省級產業轉移園,打造“雙區”產業轉移優選地。加快紫城工業園擴容提質增效步伐,強化首期公共服務功能配套,抓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入駐項目投產達產,與縣城深度融合發展,打造產城融合示范樣板。加快推進藍塘產業新城規劃建設,做好金盛蘭優特鋼等項目服務保障工作,力促百億級智能機械制造產業園等項目盡快建設,完善園區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推動成為深河科技園紫金起步區、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加快推進城南新區規劃建設,完成征地1平方公里,啟動總投資5億元的首期“兩橫三縱”主路網建設,推進金山大道景觀提升、縣城香江東路(大壩橋至余屋段)等市政工程建設,提升完善新區公共服務配套,打造高品質“城市客廳”。加快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規劃建設“蟬茶”交易中心,完善道路等配套設施,打造一批特色化、專業化茶產業輻射圈,提升推廣一批農產品品牌,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2. 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加快形成以新材料、新電子、新制造、新醫藥為主導的產業聚集態勢。加強鋼鐵、建材、輕工、紡織等基礎材料中的高端材料的研發和引進。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需求,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產業。依托現有龍頭企業立國制藥和本土南藥資源,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打造高端生物醫藥全產業鏈制造基地和大健康基地。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家,推動10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技改投資增長40%以上。 

  3. 做精做特現代農業。錨定“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地”市場定位,加快建設“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推動紫金農業產業再上新臺階。力爭2022年全縣糧食、蔬菜、水果、茶葉種植面積分別達44.8萬畝、13萬畝、8萬畝、7萬畝,產量分別達18.88萬噸、20萬噸、7.8萬噸、0.45萬噸。開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行動,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和土壤污染,新建高標準農田7500畝,切實保障糧食供給安全。加快紫金蟬茶、藍塘土豬、好義三黃雞、肉鴿、春甜桔、蜜柚等特色產業發展。健全質量標準體系,提升“紫金蟬茶”區域公共品牌價值,打造“中國蟬茶之鄉”。培育省級以上示范合作社3家、縣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0家。 

  4.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整合紅色遺址、客家文化、特色美食、生態資源,串珠成線、連線成片,推出“兩晚三天”經典旅游線路,打造“雙區”休閑旅游目的地。依托已有的九和溫泉和敬梓溫泉,進一步擦亮紫金溫泉康養休閑旅游品牌,打造一批高端康養項目。依托紫金茶產業基礎,大力開展美麗茶園建設,打造一批以客茶谷為代表的茶旅融合綜合體。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全面提升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水平,打造紅綠相融的鄉村精品旅游線路。探索建立灣區與老區旅游互動交流機制,發展觀光體驗、休閑度假、體育運動等多元化旅游產品,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托幼、家政、金融等服務業。推進紫金縣電商物流中心、“國際物流城”等項目建設,完善縣、鎮、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力爭新增限上商貿企業8家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30%以上。 

  5. 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圍繞新材料、新電子、新制造、新醫藥等主導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產業鏈創新鏈高效銜接、協同發展。依托大陽電工、金盛蘭優特鋼、立國制藥等龍頭企業,實施“補鏈”“強鏈”招商行動,積極對接行業協會、各地商會,著力引進一批好項目大項目,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形成產業鏈條。力爭全年引進項目15個以上,超10億元項目1個以上,合同投資額百億元以上。

  6.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進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科技創新平臺,探索發展數字經濟、大數據產業。發揮縣科技創新中心、企業博士工作站等科創平臺孵化作用,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設立紫金蟬茶、種業經濟等研究課題,加快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創新升級。新增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市級以上研發機構2家。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培育3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建設5個鎮級科技館。

  7.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重點抓好2022年省市縣重點項目建設。暢通經濟循環,加快布局冷鏈倉儲、物流園區項目,謀劃建設新一代智慧能源、通訊網絡、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基建項目,支持服務新興經濟、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積極爭取海陸豐革命老區、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國開行專項融資等扶持政策,通過政府投資有效撬動社會投資,激發社會投資活力。推動聚飛鑫科技電子、潤和電器等項目加快建設,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梯次推進的格局。

 ?。ǘ屪ァ半p區”建設重大機遇,加快全域全面“融灣”“融深” 

  1. 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推進交通設施建設。積極推動河紫高速建設,配合推進河惠汕高速、紫金至汕尾高速、深河高鐵、廣河高鐵等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加快完成紫惠高速公路紫城半互通改全互通工程,加快推進國道G236紫金龍潭至升平段改建工程、省道S120升級改造等一批國省道項目建設。持續鞏固提升“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成果,推進一批縣鄉道路升級改造。編制完成《紫金縣旅游公路規劃(2021-2035年)》,構建“快進慢游”的交通路網。完善水利設施建設。推進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綜合治理,完成集中供水全覆蓋任務。推進秋香江碧道紫金縣段工程(一期)、中壩河碧道紫金縣段(一期)等項目建設。完成小型水庫運行管理標準化和物業化管理建設任務,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全面提升水利設施安全等級。補齊能源通信設施短板。加快推進縣城、藍塘天然氣擴網工程,支持發展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推動電網工程建設,推動500千伏碧山(鳳安)、220千伏壩山(藍塘)輸變電站項目盡快建成。完成上級下達的5G基站建設任務,提升信息化水平。

  2. 推動體制機制互聯互通。提升營商環境“軟聯通”。加快行政審批、商事制度、投融資體制改革,高標準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與灣區日益趨同的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推進縣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完善“一門一網一次”服務模式,落實重點項目代辦制,規范中介服務,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全面對接“雙區”市場“相聯通”。充分發揮商會、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吸引更多資金、人才、技術等發展要素集聚。支持企業通過廣交會、高交會、綠博會平臺開拓市場,形成與“雙區”深度融合的經貿“大網絡”“大市場”。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溯源制度,推動優質農產品直供“雙區”市場。

 ?。ㄈ┰鷮嵶龊谩叭r”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1.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實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扶貧資產運營管理和監督,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實施駐鎮幫鎮扶村,統籌整合幫扶資源,開展“百企幫百鎮·千企興千村”行動,推動形成“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技力量+志愿者+金融助理”“企業+合作社”等組團式的幫扶工作格局。

  2. 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加強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培育,推動“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強鎮和農業專業鎮,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組合供應鏈,健全完善龍頭企業外聯市場、內聯基地和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均沾”機制,鼓勵錯位發展、協同發力,提高產業效益。大力發展“農業+”新模式,培育發展鄉村旅游、生態康養等新業態,讓鄉村“顏值”轉化成富民“產值”。加大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不斷提高家庭農場經營管理水平和示范帶動能力。 

  3. 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突出抓好“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三個重點”,推進美麗圩鎮、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新增特色精品村5個以上。推進縣、鎮兩級風貌帶和32個美麗宜居村建設,結合“四好農村路”建設、萬里碧道等,沿線連片建設美麗驛站和風景長廊,推動鄉村風貌全面提升。加強農房管控和宅基地審批管理。統籌推進“四好農村路”、農村集中供水、農村電網、農村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網絡、移動互聯網等新基建向鄉村延伸,健全鄉村基礎設施運營管護長效機制。

  (四)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效促進城市提質發展 

  1. 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品質。加快推進金山大道景觀提升工程、縣城香江東路(大壩橋至余屋段)建設工程等一批市政項目,為市民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宜居環境。加快編制實施紫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開展違法建筑、城市“六亂”等城市“頑疾”專項整治,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落實“創文”“鞏衛”整改要求,優化城市主要街路、出入通道等重要節點環境,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2.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支持各鎮結合自身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快推進鄉鎮補短板強弱項,增強鎮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抓好藍塘鎮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建設,打造成為縣域副中心。擦亮上義省級森林小鎮品牌,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綠色經濟。提升發展九和、敬梓、義容“溫泉+”產業,打造縣域經濟發展增長極。推進紫城、龍窩、蘇區、南嶺、水墩、中壩等鎮農旅融合發展,鞏固拓展“綠色+”“茶園+”“紅色+”產業優勢。引導好義、鳳安等鎮借助灣區產業外溢,建設商貿物流服務基地。推動義容、瓦溪、柏埔、黃塘等鎮承接都市經濟輻射,發展城郊農業和體驗經濟。

 ?。ㄎ澹┤嫱苿泳G色低碳發展,持續鞏固拓展生態優勢 

  (六)1.筑牢綠色生態屏障。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推動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狠抓“降塵、管車、治污、焚燒、控放”,確保空氣質量持續提升。嚴格落實河(湖)長制,系統推進水環境治理,加強縣鎮村污水處理設施管護運營,強化出入境河流斷面監測,確保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嚴厲打擊違法用地、非法采砂制砂、非法養殖等違法行為,強化土壤污染源管控,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加強生態修復,保護土地資源。實施新一輪綠化紫金大行動,加大桉樹林退出和改造工作力度,撫育高質量水源林2.5萬畝,桉樹退改4萬畝,建設一批森林鄉村。落實最嚴格的森林防火工作責任制,保護森林資源安全。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動形成綠色出行、低碳發展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3. 建立健全管護機制。以綠色低碳為導向,嚴格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決策部署,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能耗雙控任務。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嚴格執行環保準入制度,實行排污許可制度,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完善招商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支持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發展。執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考核體系,切實強化剛性約束。健全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全面推進執法標準化建設,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能力。

  (七)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1. 堅持穩定和促進就業。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深入貫徹就業創業新政策,抓好高校畢業生、異地務工人員、退役軍人、特困家庭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全年完成新增城鎮就業3000人,促進創業20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依法治理各類企業欠薪行為。

  2. 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以龍紫跨區域集團化委托辦學的抓手,集中力量打造紫金中學、深圳龍華紫金實驗學??鐓^域教育集團。加快推進佑文中學等項目建設,增加優質學位供給。開展“課改提質年”主題活動,出臺《紫金縣中小學教學工作常規》《紫金縣中小學教學管理常規》,促進教學質量提升。落實“雙減”工作部署,全面推行課后服務,規范校外培訓行為。

  3. 提升衛生健康保障能力。鞏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創建成果,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加快義容、瓦溪、柏埔衛生院新院建設步伐,謀劃籌建縣精神衛生中心等一批項目。推行“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資源。毫不松懈抓好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補齊公共衛生設施短板,織牢織密縣鎮村三級公共衛生防護網,大力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 

  4.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開展縣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擴面工作,建設龍窩鎮新文化站。加快推進縣新“三館一中心”、蘇區革命舊遺址整體提升工程和紅二、四師會師舊址公園等項目建設。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創作一批文藝作品,編輯出版《紫金文學》《紫金文藝》《紫邑叢書》等書籍。探索“文化+”新業態,培育發展文化旅游、演藝娛樂、特色展覽等現代文化產業。開展對外文藝交流和非遺展演,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舉辦花朝戲演出,推動文化“融灣”“融深”。加快完善體育公共服務設施,促進體育事業發展。

  5. 統籌做好其他社會事業。推進平安紫金建設,鞏固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加大盜搶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提升平安建設水平。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有效保障生產安全和維護公共安全。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健全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機制,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推進全面依法治縣,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做好雙擁共建、退役軍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臺港澳、糧食、物價、氣象、地震、打私、供銷、人民防空、史志檔案、社會組織、殯葬管理、國防動員、婦女兒童、青年發展、嬰幼兒照護、殘疾人事業等各項工作。


       附件1:紫金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表.xls

       附件2:紫金縣2022年省市縣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表 .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