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无尽,26uuu欧美日韩国产,特级毛片s级全部免费,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規劃計劃

國民經濟核算統計指標

發布時間:2022-02-15 來源: 本網 閱讀人次: -
【字體:


  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 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地區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等各項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與貨物和服務凈流出價值之和。

  勞動者報酬  指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既包括貨幣形式的報酬,也包括實物形式的報酬。主要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單位為其員工交納的社會保險費、補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行政事業單位職工離退休金、單位為其員工提供的雇員股票期權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報酬和福利等。

  生產稅凈額 指生產稅減去生產補貼后的余額。生產稅指政府對生產單位從事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使用某些生產要素(如固定資產和土地等)所征收的各種稅收、附加費和規費。生產補貼與生產稅相反,指政府為影響生產單位生產、銷售及定價等生產活動而對其提供的無償支出,因此視為負生產稅,包括農業生產補貼、政策虧損補貼等。

  固定資產折舊 指由于自然退化、正常淘汰或損耗而導致的固定資產價值下降,用以代表固定資產通過生產過程被轉移到其產出中的價值。

  營業盈余  指常住單位創造的增加值扣除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后的余額。

  最終消費支出  最終消費支出指常住單位為了直接滿足個人或公共消費需求而對貨物和服務的支出總額。最終消費支出分為居民消費支出和政府消費支出。

  居民消費支出  指常住居民為了直接滿足生活需要購買和使用貨物及服務的消費支出。居民消費支出既包括直接以貨幣形式購買貨物和服務,也包括通過實物報酬形式得到的貨物和服務以及居民自產自用的貨物,還包括虛擬計算的自有住房服務和間接計算的金融中介服務。

  政府消費支出 指政府部門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發生的消費支出,和免費或以沒有顯著經濟意義價格向居民提供貨物和服務的凈支出。

  資本形成總額  反映常住單位在核算期非金融生產資產的積累情況,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變動兩部分。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生產者獲得減處置的固定資產的價值,加上附著于非生產資產價值上的某些特定支出,如所有權轉移費用。固定資產是通過生產活動生產出來的,在生產活動中使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的資產,不包括自然資產、耐用消費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購買者價格計算,并在所有權發生變化時記錄。目前的核算內容主要包括住宅,其他建筑和構筑物,機器和設備,知識產權產品的獲得減處置等。

  存貨變動  指常住單位存貨實物量變動的市場價值,即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其中不包括核算期內由于價格變動而產生的持有損益。存貨的核算范圍既包括生產單位購進的原材料、燃料和儲備物資等存貨,也包括生產單位生產的產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貨。存貨變動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正值表示存貨增加,負值表示存貨減少。根據資料來源,存貨變動按行業計算。

  機構單位  指能夠以自己的名義擁有資產和承擔負債,能夠獨立地從事經濟活動并與其他主體進行交易的經濟主體。

  機構部門  將相同性質的機構單位歸并在一起,就形成機構部門。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將常住機構單位劃分為以下四個機構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金融機構部門、廣義政府部門、住戶部門。與常住單位發生交易的非常住單位稱為國外,在核算中也視同機構部門。

  非金融企業與非金融企業部門  非金融企業指主要從事市場性貨物生產或提供非金融市場性服務的常住企業,它主要包括從事上述活動的各類法人企業。所有非金融企業組成非金融企業部門。

  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部門  金融機構指主要從事金融媒介以及與金融媒介密切相關的輔助金融活動的常住單位,包括從事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服務、其他金融服務等活動的法人單位。所有金融機構組成金融機構部門。

  廣義政府機構與廣義政府部門  廣義政府機構指在設定區域內對其他機構單位擁有立法、司法或行政權的法律實體及其附屬單位,主要包括各級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等。廣義政府機構的主要職能是利用征稅和其他方式獲得的資金向社會和公眾提供貨物和服務;通過轉移支付,對社會收入和財產進行再分配;從事非市場性生產。所有廣義政府機構組成廣義政府部門。

  住戶與住戶部門  住戶指共享同一生活設施、共同使用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財產,共同消費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費品與服務的常住個人或個人群體。所有住戶組成住戶部門。

  非常住單位與國外 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機構單位都是非常住單位。與我國常住單位發生交易的所有非常住單位組成國外。

  初次分配總收入  收入初次分配指生產活動創造的新增價值和固定資產轉移價值(即增加值),在參與生產活動的生產要素所有者及政府之間的分配。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勞動力所有者因提供勞動而獲得勞動者報酬;資本所有者因提供資本而獲得不同形式的收入,如借貸資本所有者獲得利息收入,股權所有者獲得紅利或參與利潤分配;自然資源所有者因出讓自然資源使用權而獲得地租。政府因國家管理需要對生產活動或生產要素征收生產稅,同時也因扶持有關活動而支付生產補貼。初次分配的結果形成各個機構部門的初次分配總收入。各部門的初次分配總收入之和就等于國民總收入。

  經常轉移  轉移是指一個機構單位向另一個機構單位提供貨物、服務或資產,但又不從后者獲取任何直接對應回報的一種交易。轉移分為經常轉移和資本轉移。經常轉移包括除資本轉移外的所有轉移。其形式有所得稅、財產稅等經常稅、社會保險繳款、社會保險福利、社會補助和其他經常轉移。

  資本轉移  資本轉移指交易的一方或雙方涉及獲得或處置資產(除存貨和現金外)的轉移。資本轉移包括資本稅、投資性補助和其他資本轉移。

  凈金融投資 凈金融投資反映各機構部門或經濟總體非金融投資過程中的資金富余或短缺狀況。從非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指總儲蓄加資本轉移收入減資本轉移支出減非金融投資后的差額。從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資產增加額減金融負債增加額的差額。

  國民經濟核算統計指標.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