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紫金縣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委員提案(第13號)的答復
紫食藥監函〔2018〕10號
鐘遠青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食用農產品安全體系建設的建議》(第2018013號)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近年來我縣加大農業資金投入,食用農產品安全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監管能力進一步加強,我縣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截止目前,全縣農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全縣未發生一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一、強化監管力量,提高執法效能
(一)健全監管架構。我縣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通力協作,完善食用農產品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等各項制度,專門內設監管部門落實監管責任,縣農業局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股、7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縣食藥監局設立食品市場安全監管股、食品藥品檢驗所以及在7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內建立了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室;縣畜牧局設立畜牧股、水產股,按照各自職能抓好轄區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切實做到食用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二)壓實監管責任。一是為增強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責任意識,以每年縣政府與縣農業局和縣農業局與鎮農技推廣中心站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狀形式,增強各級政府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責任意識,提高重視程度,同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目標考核范圍內。二是縣政府與各鎮、各相關部門簽訂了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形成。三是印發了《紫金縣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評價辦法(試行)》,縣食安辦對各單位組織開展年度全縣食品安全評議考核,考核結果全縣通報,并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鎮政府年度綜合考核內容,對食品安全考核不合格的鎮,堅決執行一票否決制度。
(三)加強隊伍建設。縣農業、食品藥品監管、畜牧等部門從教育、防范、監督三大機制入手,加強學習教育培訓,夯實理論基礎,增強“四個意識”,不斷提升干部隊伍的工作能力水平和履職效能;加強對重點環節和重點部位權力行使的監督,積極營造“為民、務實、清廉”的工作氛圍,嚴肅查處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不良行為,嚴格執行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各項規定,樹立起“規范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廉潔執法”的執法良好形象。
(四)夯實基礎建設。縣食藥監局穩步推進局及基層所快檢室建設,配備基本的食用農產品快檢設備,建立健全快檢室管理制度,合理調配基層監管執法人員,定期組織快檢業務培訓,確保食用農產品監管有崗、有人、有責、有手段,切實有效履行日常監管、監督抽驗責任。
(五)強化應急處置。縣農業、食品藥品監管、畜牧等部門要求執法人員充分認識當前食用農產品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增強做好食用農產品應急管理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強化培訓演練,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力度,堅持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加強輿情監測,及時應對和妥善處置食用農產品安全突發問題,切實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不斷提升應急管理的能力水平。
二、突出重點監管,全力保障安全
(一)加強農業生產環境保護工作。一是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積極組織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防止化肥、農藥的使用對土壤造成二次污染,逐步改善我縣農業土壤環境質量。2017年,我縣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面積55萬畝,配方肥施肥面積26萬畝,設立省控點10個,采集土壤250個。同時,通過實施世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發展和使用生物農藥,淘汰和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并加強農藥科學合理使用技術的指導,提高種植農民科學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水平。2017年縣農業局在藍塘、龍窩實施了世行項目,項目參與農戶1630戶,實施面積9028畝,全年舉辦了培訓班28期,培訓項目農戶1500人次,發放資料3000份。項目實施為減少農業污染源對水體污染,改善我縣農業生產環境,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二是縣環保、畜牧和各鎮聯合開展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清拆工作,在去年清拆的基礎上,今年共關閉清拆禁養區養殖場46間,全面完成了禁養區內養殖場的清拆任務,確保了我縣轄區內東江流域、韓江流域水質均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Ⅱ類標準,縣城響水水庫、白溪水庫二個飲用水源水質達到Ⅱ類標準。
(二)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推進力度。一是縣農業局推進食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督促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落實生產記錄臺賬制度、建立投入品使用記錄,組織開展病蟲害預測預報防治工作;組織新品種和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及推廣應用;同時,以發展和加強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管理,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來促進農業生產的規范化、產業化,目前我縣共有農業龍頭企業6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6家,家庭農場59家;二是縣農業局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以標準來指導農業生產,規范生產者生產行為,以企業、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來帶動周邊的農民,以點帶面,促進農業標準化的發展。據統計,目前我縣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企業28家,有機農產品認證企業22家。并大力發展有機、綠色和無公害茶,以紫城、龍窩、蘇區、南嶺、水墩、中壩、敬梓等鎮為發展重點,實施東江上游茶葉產業帶項目,目前共有30個項目單位35個項目正在參與實施產業帶項目。
(三)加強農業投入品市場監管。一是縣農業、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行為,整頓和規范農業投入品經營秩序。2017年縣農業局共開展農資打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農業環境整治執法檢查、農藥市場秩序整頓行動、農業安全生產大檢查等執法行動39次,出動執法人員291人,執法車輛63輛,檢查農資經營門店246間,超市3家,蔬菜、春甜桔、茶葉、楊梅、葡萄等種植基地120戶。行動中共查扣過期、禁限用和假農藥282.93公斤,證照不全或拆包銷售的雜交水稻種子28公斤,貨值共計1.2萬元;立案2宗,結案2宗,行政罰款0.9萬元。二是縣畜牧局與全縣130多家獸藥、飼料門市簽訂了質量承諾書,要求其建立并完善進銷臺賬。2017年共開展了春季農資打假、獸藥、飼料集中專項整治行動4次,重點查處了經營違禁獸藥、拆零銷售獸藥原料等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強了對獸藥、飼料的監管。
(四)加強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監管。一是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和風險監測工作。通過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基地的日常巡查和監管,進一步規范基地的生產、經營行為,維護我縣農資和農產品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強化基地責任人的質量安全意識,保障了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完善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制度,實行隨機抽檢和定期抽檢制度,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水平。且加大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力度,重點加強農貿市場、超市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監測。2017年共抽檢蔬菜、水果、茶葉等樣品1898個,農藥殘留檢測總體合格率98.63%。二是加強養殖場、屠宰場的監管工作。縣畜牧局從源頭抓起,加大對規模養殖場和屠宰場的監管力度。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重點抓了規模養殖場的“二維碼”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現全縣屠宰場均憑“二維碼”耳標進場屠宰,實現動物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程實時監管和快速追蹤,有效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全面提升我縣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2017年在養殖場、屠宰場利用快速檢測卡抽樣檢測“瘦肉精”6500頭份,檢測結果全部合格。送檢禽血清220份(其中種雞場90份)、咽喉、泄殖腔雙拭子170份、豬血清250份(其中種豬場80份)、牛血清80份、犬血清30份,同時開展新城疫抗體監測550羽份、抗體合格率為95%,高致病性禽流感抗體監測460羽份、抗體合格率為81%,豬口蹄疫抗體監測250頭份、抗體合格率為83%,豬瘟抗體監測320頭份、抗體合格率93%,豬布病監測80頭份、牛羊共150頭份,檢驗結果為陰性。三是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開展水產苗種、產地水產品監督抽檢,共出動26人次,抽檢5個場(2個魚苗場、3個養殖場),抽樣檢測126個樣品,水產品抽檢合格率100%,發放質量安全生產資料300多份。同時開展巡查活動,檢查水產品養殖生產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使用孔雀石綠、氯霉素、硝基呋喃類代謝物等禁用藥物以及限用藥物的問題,檢查生產、用藥、銷售三項記錄的落實情況,及時排查、消除質量安全隱患。
(五)加強食用農產品經營環節監管。我縣一直高度重視農貿市場的食品安全管理,尤其是加強對市場食用農產品的檢測和監管。一是縣食藥監局從2016年7月開始,落實省十件民生實事關于開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的要求,選取規模和人流量較大的3家農貿市場(縣城城南市場、縣城西城中心市場、縣城老市場)積極開展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根據規定每家市場每月至少對300批蔬菜和10批水產品進行藥物殘留的快速檢測。目前,快檢覆蓋面已擴大至6家農貿市場,快檢任務調至每家市場每月至少對260批蔬菜和20批水產品進行藥物殘留的快速檢測。對不合格產品依法督促銷售者停售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及時在市場公布快檢信息,有效防控風險,引導群眾消費,充分保障了我縣市場銷售環節食用農產品質量的安全可控。今年以來,共完成食用農產品快檢10930批次(其中蔬菜10165批次,水產品765批次),合格率99.13%。二是縣食藥監局制定年度食品抽檢方案,將250批次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納入抽檢計劃中,并認真組織實施,擴大對重點區域食用農產品的采樣,提高抽檢食用農產品的不合格率,確保我縣食品抽檢量達到千人2.5批次,更多更早地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及時有效消除風險。三是加強對生鮮肉品市場的管理。縣食藥監局協助制定《紫金縣規范縣城生鮮肉品市場管理工作方案》,積極開展多次打擊銷售未經檢驗檢疫豬肉專項整治,通過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采取“5+2”工作模式,定期巡查與突擊檢查,嚴打私屠濫宰行為,嚴懲違法銷售行為,進一步規范縣城生鮮肉品市場,提高肉食產品的質量安全。今年以來,共出動車輛185臺次,人員532人次,檢查豬肉經營戶820戶次,查處未經檢疫豬肉案件2宗,罰沒金額0.1572萬元,查扣豬肉18公斤,并均已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加強宣傳引導,促進社會共治
一是縣農業局每年都組織農業方面專家開展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深入到企業、農業經濟合作組織、農業種植大戶及農民比較集中的農貿市場開展宣傳及技術指導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檢查督查,進一步提高生產者自身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生產安全農產品的主體責任意識;二是縣農業、食品藥品監管、畜牧等有關部門以“3.15”消費者權益日、“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等重要節點為契機,積極開展科普宣傳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等主題宣傳活動,通過編印宣傳資料、制作播出食品安全節目、現場咨詢等方式方法,深入普及食用農產品安全知識,有效增強公眾遵法學法用法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三是縣農業、食品藥品監管、畜牧等有關部門堅持正面引導,褒揚誠信典型,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堅持典型宣傳,主動曝光違法違規典型案例,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倒逼企業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堅持及時辟謠,對虛假新聞報道和不實傳言及時澄清,消除公眾疑慮。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宣傳,積極營造了人人關心、支持、參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
雖然我們對食用農產品不斷加大監管力度,不斷規范生產經營秩序,我縣食用農產品安全體系已逐步完善,但面對新時代不斷出現的新形勢和新問題,食用農產品監管任務依然任重道遠,這些都有待我們在下來的工作中進一步加強日常監管,加強問題整治,加強規范提升,以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同時,也非常感謝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和支持,我們將以此為動力、為契機,以更加昂揚的熱情,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優良的作風,把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做得更好,讓群眾滿意,讓百姓放心。
紫金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8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