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2023年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做好我省2023年度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通知》(農辦計財〔2019〕54 號)、《關于加快發展廣東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關于印發<河源市2023年中央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資金—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目標,以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為重點,發展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補齊農業生產薄弱環節和全產業鏈發展短板,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引領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數字化和綠色化發展。
二、目標任務
項目要重點推進以下任務落實:一是推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方式。發展面向小農戶、合作社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托管服務,全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穩步增加。二是推動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聚焦農業生產薄弱環節,培育發展一批專業化水平高、具備全程托管能力的服務組織。三是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協辦體系,充分發揮公益性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作用,推廣運用粵農服交易平臺。四是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在尊重農戶意愿的前提下,支持托管員、村集體、服務組織統籌小農戶分散需求,集中連片推進規模化生產托管。
三、項目補助
(一)資金主要圍繞糧食作物為主的生產薄弱環節,支持農業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服務組織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重點面向小農戶提供服務。
(二)補助要求
1.補助作物。生產托管服務補助以水稻、玉米、馬鈴薯、甘薯等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為輔。
2.補助環節。補助資金要聚焦一家一戶小農辦不了、辦不好或辦了不劃算的農業生產環節和制約當地農業生產的突出短板,重點選取1-3個環節集中進行補助。對于本地市場機制運作已基本成熟、農戶已廣泛接受、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單一服務環節,不納入財政補助范圍。糧食作物生產環節包含但不限于耕整地、育秧、播種、植保、施肥、除草、機械收獲、秸稈處理、烘干、倉儲、冷鏈物流等,經濟作物生產環節包含但不限于品種改良、技術服務、病蟲害防控等。建議各鎮政府、村集體或托管員整合托管服務需求,整鎮、整村、整社(即農民合作社)集中連片推進生產托管。同時,做好與現行其他涉農專項資金支持環節的政策銜接,不得重復享受相關補助。
3.補助對象。補助對象主要是開展農業生產托管的服務組織,且具有一定托管服務能力(原則上要求年度服務能力在1000畝 以上的生產托管服務組織)。服務組織獲得的財政補助資金采取降低服務價格等形式讓利于小農戶,最終讓小農戶受益。
享受補助的服務組織需滿足以下條件:
①經縣農業農村部門遴選確定的服務組織;
②服務地塊只統計集中連片或整村推進的服務地塊;
③服務質量達到行業服務標準以上,服務滿意度在90%以上。
4.補助標準。對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開展托管服務的實際面積進行補助。單季作物獎補標準畝均不超過130元,原則上獎補額度不超過市場指導價格的40%;服務單個規模經營主體生成的服務補貼,補貼額不得超10萬元。
服務小農戶的補貼標準要高于服務規模經營主體的標準,安排服務小農戶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補助資金或面積占比應高于60%。
5.補助方式。對生產托管服務組織驗收,縣農業農村部門在服務主體完成每造服務后及時驗收,驗收合格后撥付獎補資金。
(二)項目實施流程
農業生產托管項目應整村推進,難以整村推進的,應相對集中連片推進。
1.簽訂合同。參與項目的服務組織應與農戶等服務對象依托粵農服平臺簽訂服務合同(合同應包含服務價格、服務地塊位置、服務面積、服務內容、服務標準、作業時間等內容)。
2.作業服務。服務組織按照服務合同要求提供相關服務。為確保項目規范實施,保證服務效果,原則上服務組織參與作業的農業機械須安裝農機作業軌跡記錄設備(技術上無法安裝的除外),及時上傳作業軌跡、照片等佐證材料到粵農服平臺。服務組織完成服務后,由農戶等服務對象在粵農服平臺進行作業確認,反饋服務滿意度情況。
3.檢查驗收。服務組織完成每造托管服務后,可依托粵農服平臺發起驗收申請,或向縣農業農村局申請驗收,服務對象依據服務實施情況進行驗收確認。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組織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驗收,驗收可聯合鎮村自主開展,也可委托第三方進行。驗收主要依據在粵農服平臺形成的服務合同、作業軌跡或作業記錄、支付記錄、服務對象確認和滿意度等材料進行,無法提供作業軌跡的技術服務等環節的驗收需提供作業場景照片等作為佐證材料。任務面積核算按照綜合托管系數進行,對耕、種、防、收各環節面積加權計算得出,計算公式為 A=0.36A1+0.27A2+0.1A3+0.27A4,其中 A 為生產托管服務面積,A1、A2、A3、A4 分別為耕、種、防、收各環節托管服務面積,不屬于耕種防收的服務環節托管系數,根據托管服務費用折算。
4.資金撥付。經驗收合格的項目,服務組織須按規定程序和要求及時提交資金撥付申請,縣農業農村部門協調財政部門審核撥付項目補助資金。
四、項目實施范圍和時間
(一)實施范圍。實施范圍擬定在我縣16個鄉鎮,由各托管服務主體根據文件要求實施托管服務,托管服務完成后在規定時間內申報服務面積及獎補金額。
(二)實施時間。本項目實施時間為2023年1月-12月(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可適當調整作業時間)。
五、資金來源及用途
(一)資金來源:《廣東省財政廳關于下達 2023 年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資金(第二批)的通知》(粵財農〔2023〕102號)。
(二)資金用途。資金主要圍繞糧食作物為主的生產薄弱環節,支持農業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服務組織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重點面向小農戶提供服務,服務小農戶面積或資金占比達60%以上。
六、實施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已納入糧食安全考核和省鄉村振興考核,縣農業農村局成立專班或專項工作小組,積極協調指導鎮村共同推進農業生產托管工作,推動農業生產托管行業發展。
(二)強化業務指導。加快項目實施,做好服務主體名錄庫建設、生產托管運營中心承接主體遴選工作。同步推進服務組織培育、農業生產托管協辦體系建設、粵農服平臺推廣運用、生產托管服務聯盟培育、全程托管示范基地建設。切實履行項目實施主體責任,認真研究,及時跟蹤了解服務組織的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對托管組織進行工作調度和實施監管,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弄虛作假的形式堅決制止、及時整改。
(三)強化宣傳引導。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充分調動鎮村干部、服務主體、服務對象參與積極性。利用新媒體、橫幅、宣傳冊、微信群等多種宣傳媒介,指導項目承接服務主體走村入戶宣傳生產托管政策,幫助農民算好托管賬,以效益優勢吸引農民選擇托管經營方式。
紫金縣農業農村局
2023年10月25日